新疆民生网(李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阿克牙斯克村暑假“红领巾”小课堂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一名年轻的返乡大学生在教孩子们背诵唐诗。“爸爸爸爸是father,妈妈妈是mother,爷爷爷爷是grandpa,奶奶奶奶是grandma……”返乡内高班学生孜为旦木在教孩子们学习英语。
“袋鼠袋鼠快快跑!”操场上工作队队员在和孩子们开心的玩着袋鼠跑、跳绳游戏……
阿克牙斯克村暑期“红领巾小课堂”的一帧帧生趣盎然的画面轮番上映。
骄阳似火的七月,学生们的丰富的内心也是火热的。夏季,是农民们最忙的季节,暑期放假的孩子们无人看管,作业也无人辅导,孩子们在村子里打闹玩耍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这也成为村民们最牵挂、最担心的事儿。针对这一情况,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巴州应急管理局驻阿克牙斯克村工作队提前安排,精心组织谋划,制定了详细的暑期学生活动方案和活动计划。7月5号,工作队组织初高中以上学生召开了返乡学生座谈会,谈理想,谈人生,谈民族团结,谈家乡的变化,谈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做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勇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最后,工作队队长希望同学们记住青春誓言,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期望,社会和人民对你们的期望,努力学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为团旗增辉、增色,为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而努力奋斗。
7月6号,阿克牙斯克村暑期“红领巾小课堂”正式开课了。巴州应急管理局派来了富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海日古丽来村里专门辅导暑期学生们的学习。工作队安排海日古丽老师担任班主任,本村返乡大学生和内高班高中生担任志愿学习辅导员,工作队队员也积极参与“红领巾小课堂”活动,每天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和返乡大学生共同带领本村中小学生、初中生开展国语学习、英语口语学习、假期作业辅导、兴趣培养、课间游戏、公益实践等活动。为培养中小学生 “爱读书、善好书”的良好习惯,工作队还成立了阅读一角,为孩子们准备了一批课外阅读书籍,极大的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学习生活。
返乡大学生吾尔尼沙·牙生担任“红领巾小课堂”的小老师,她说:“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我能走出阿克牙斯克村考上中国农业大学,和内地学子共享内地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离不开党和国家好政策,离不开帮助我的工作队各位叔叔阿姨们。作为一名返乡大学生,我想利用暑假时间教村里的弟弟妹妹们学习国语和英语,我们村的’红领巾小课堂‘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能为家乡的下一代教育尽一份力我觉得很自豪。”
一寸光阴一寸金。12岁的买尔哈巴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以前假期由于父母忙于农活,她和弟弟们放假就像放羊了,更没人辅导功课。自从去年村里有了“红领巾小课堂”,她和弟弟们在这里有很多同村的小朋友一起学习,通过视频语音学习,纠正了国语发音,也学习了英语和数学,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假期生活过得充实而开心。
人心如良苗,德养乃滋长。课堂上经过老师循循善诱,孩子们纷纷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理想,有的长大想当一名医生,为家人治好疾病,有的想当一名解放军,保家卫国,还有的想当宇航员,飞向太空……工作队队员们乘势鼓励孩子们要努力学习,学到真本领,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学习!
看到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地学习,村民热合曼·艾沙说:“我的孩子在这里学国语、学文化,回家以后还教我,我很高兴,谢谢党和政府。”
一程山水一程真情。孩子们是阿克牙斯克村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健康成长关系每家每户的将来,更是工作队队员们的期望。看见学生们增长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快乐,工作队队员都觉得这个假期的辛苦劳动值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阿克牙斯克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王斐说:“’红领巾小课堂‘这项活动的开展非常有意义,让村里放假的孩子们有了集中学习的地方,家长们也能放心务农、发展经济,返乡的学生还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反哺家乡,真是一举三得啊!”
(供稿:巴州应急管理局驻尉犁县阿克牙斯克村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