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讯 (通讯员 陈洪胜)时间如流星,稍纵即逝。不经意间,发现今天已是四月一日,屈指算来,驻村整整一月啦。
工作计划中,早有日记录、周汇报、月小结、季总结、年考核,正值满月当头,也该自我小结一下了。
这个小结,我从下午时候就开始谋划,可直到现在凌晨一点多都理不出个头绪来,想来想去却不知从何说起,总觉得怎么说都不好都不行。
论成绩,少之又少;论不足,倒是一箩筐,比如入户走访联系群众远远不够、扶贫帮困办好事实事相差甚远、离领导的要求和群众们的期待还有很长很长的距离,就连几次翻新的目前仍不会背的应知应会题也不在少数等等。
一想到这些,我的这个小结越写越如鲠在喉难以继续,总觉得别扭不流畅很难为情。
要说一点收获都没有,还是不合实情的。谈感想、谈所悟、谈希望、谈信心,我的内心立马来了精神来了劲头来了春天。
一月来,我把厨艺练得更扎实了。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走到哪都离不开吃。只有吃好了,才能更好的工作学习,这句话一点都不假。长期在外漂泊的我,糊弄几顿吃的总不在话下,像简单的蒸个米饭、炒个酸辣土豆丝、烧个西红柿鸡蛋汤这些,还是得心应手,但真正一日三餐应付七个人甚至更多人时还是难度较大。
幸好我掌握了一个铁的规律,那就是多学多看多问多做,难事也是变成易事的。就拿对付羊肉来说吧,之前自己从来没有弄过,现在不仅能清炖羊肉和做羊肉抓饭,就连面对一头整羊时,也能毫不费劲的把它肢解掉,像大盘鸡、酸菜鱼、土火锅这些本来原先就会,现在只需进一步提高手艺厨艺了。
最痛苦的当属面食类,这是我的弱项,因为生长在山城重庆的一个小山村,从小接触的除了米饭还是米饭。争取在这个月把这一难关好好攻破。
一月来,我把维语学得更流利了。
虽然来疆整整十年,但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的维语始终处于“哑巴”状态,听不懂也说不成,就连基本的手势也不会打,在所驻的巴格其村453户1969名村民中开展工作难之又难。
再难也不是理由和借口。在驻村前短期的双语培训基础下,加上借助学习小手册和民族同事的鼎力帮助,现在的我能流利的说上30来句维语了,并在见到村民时,一改之前陌生羞涩拘束之态,很自然很大方的张口就来“亚克西么?色孜/拜克亚克西/看色孜!”(你好吗?你真是一个好人!)一下子就能赢得维吾尔族群众的笑脸和热情。紧接着的各项工作恰似如鱼得水,再无以前的举步维艰了。
一月来,我和村民们的关系更融洽了。
以前,我工作生活学习在机关在县城在市里,和维吾尔族群众始终有着一段距离,几乎没有怎么深入沟通交流过;现在,我终于驻村了,一天十来个小时都和他们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开会、一起劳动、一起嘻嘻哈哈、一起打打闹闹。
时间长了,感情就有了,学的东西也就多起来了。现在的我,学会了饭前净手不甩手、学会了用手抓羊肉饭、学会了跪在垫子上吃饭、学会了见面问好主动握手、学会了头戴花帽跳麦西来甫。
忽然发现,维吾尔族群众其实很朴实很善良很好相处,他们很愿意和我们成为好朋友,并不是想象中那样让人害怕和让人难以接触难以靠近的群体。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我的“亲戚”多力肯·吐热克了,接近一米八的帅小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腼腆内向,由于语言的原因,我们交流起来比较困难,但丝毫影响不了我们的交往和感情。
在一次走亲帮亲活动中,我受邀去他家里,八十来个平方的尚未装修的毛坯房,住着他和他的母亲,已经24岁的他还未成家,深入交谈得知,小小年纪时父母就离异,母亲带着他独自生活,三年前母亲又不幸身患尿毒症,自己靠种地和外出开挖掘机挣点零花钱,加上去年自己不小心又被汽油严重烧伤······
要不是他母亲拿出住院时的照片给我看,怎么也不相信弟弟多力肯的脸曾经被火烧过还脱掉了几层皮,在我惊讶难过之余一遍遍抚摸验证着他已经恢复的脸时,弟弟的眼泪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狭小的屋子里我们相拥而泣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一月来,我和领导同事们实现了“零距离”。
在单位,和同事朝夕相处的几乎做不到,和领导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生活的几乎不可能。但是驻村生活使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
截至目前,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我们队的七个人每天都在上演着“现代戏”,工作虽苦,但乐在其中,互帮互助乐于奉献的传统美德被大家演绎得淋漓精致,家的温暖和爱的故事正一天天传承和书写开去。
这些来之不易的收获全得益于队长李如武同志的精心掌舵,他经常教导我们,人要勤快一点,事要多干一点,男人要多担当一点,你们遇事了不要慌不要怕也不要躲,至少还有我嘛,农村是个大舞台,除了没有军事与国际外交之外,其他的事情在这里都能遇得到,你们是每个村民小组第一小组长,这既是个机遇也是个挑战,一定要好好珍惜的同时,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呀。
每每疲惫懈怠想打退堂鼓时,恩爱有加洞悉一切的好领导就开始给我们上上紧箍咒,一顿美味佳肴的不期而遇顿时又激起了大家新的斗志,尤其是好吃第一的我更是得到领导的格外青睐。
一月来,我把村情组情摸得更透更准了。
每次我给自己小队副组长玉素甫·艾山打电话时,便是我最高兴最开心最骄傲的时候。“喂,组长,找我什么事?”就这简短的一句话,我真是百听不厌呀。
感谢这次驻村,终于让我当“官”了。虽然只是没有品级的芝麻小官,但毕竟走在村里不同其他人了,身兼责任和光荣使命,岂能得过且过,更不能让班子成员们看不起我,一定要千方百计把组织和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绩。
按照“1+2+5”“四联四包”“三定三包三覆盖”等规定动作,在小组长、副小组长、乡村两级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入户走访、信息研判等措施,我对自己负责的五小组迅速摸情底数、掌握实情、吃准不稳定因素、找出不放心人员,并对此想办法、谋点子、找策略,目的就是在确保本组本村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上,帮助村民发家致富早日过上幸福美满的好生活。
除却这些,我更想说说咱们工作队所做的一些“暖心”事。
一月来,我们促成阿克苏阿乐兴业针织有限公司到村里开办毛衣半成品加工厂,就地就近解决65人就业;先后拿出活动经费和自筹资金3万余元,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三八妇女节”“诺鲁孜节”以及扶贫帮困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与相关部门迅速对接村里的柏油路、路灯、水渠、自来水等民生工程,不久将彻底改善村容村貌;积极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协调,为村民理赔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定期开办农牧民夜校班、“双语”小课堂,为农牧民外出务工提供有利平台······
驻村生活就在不知不觉中“满月”了,未来的工作将更加繁重、任务会更加艰巨,相比各族群众的期待和要求,我们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接下来,我和我的队友们将继续牢记使命、主动作为、跟进服务,按照全国两会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为民多办好事实事,用实际行动惠及民生凝聚人心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