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讯 住村至今,住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金陵社区工作组一直坚持“工作组员不作秀、工作内容不摆样”两个导向,把抓落实抓具体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要求,通过多项软措施持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念好“紧箍咒”强化队伍建设。在教育引导工作组干部自警自励的同时,建立批评和自我批评机制,通过每周例会工作组组员相互查找和基层干部存在的差距,不断规范言行举止,在工作作风和严守纪律上树立向优秀基层干部看齐意识。除此之外,工作组在社区现有制度基础上,建立涉及考勤、学习、岗位职责等8大类10余项规章制度,所有“访惠聚”干部与社区干部实行同工同劳,踏踏实实甩开膀子,既给社区干部树榜样,也给居民群众亮牌子。
启动“搁浅滩”挖掘资源富矿。工作组进驻以来,按照“文化对冲、正信挤压、科学普及、法律约束”的要求,投资20余万元,配合社区重启300平米的“科普体验馆”项目,向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免费开放,通过采取趣味互动、视听影像等生动立体的模拟场景,普及防火、防震、突发事件等科普知识,形成多语言居民共同参与、体验式说教的科普知识氛围,实现多民族群体和各年龄结构的科普教育全覆盖。
引进“小资产”做实教育载体。依托社区民族团结网格支部建设,工作组引进特色手工艺人,深化打造120平方米民族团结“巧手坊”,组织辖区20多名闲居在家、有手工就业技能的妇女,在创业带头人的引领培训下参与手包、拖鞋、毛衣、坐垫、沙发巾、床罩等生活用品手工编织,以培训促就业的形式激发辖区赋闲妇女就业创业热情,同时,在集体研发民族团结教育宣传作品的过程中,将民族团结教育理念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将民族团结内容物化成生产实物。
(供稿:昌吉市“访惠聚”办公室 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