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讯,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刚刚过去,这一天留给克什拉克村工作组的不仅仅有奉献爱心、服务他人的快乐,还有对一个年迈老人的深情牵挂。
74岁高龄的吐尼亚孜大叔,是村里的五保户,膝下无儿无女,独自一人生活。“雷锋日”当天,工作组和村里的青年志愿者去他家里帮助整理家务和清扫卫生。谈起自己的生活,老人激动的说“党和政府给我盖了富民安居房,每月都给生活补助,工作组和村干部还帮我养起羊娃子。我不缺吃、不缺穿,大家都很关心我”,言语间洋溢着一种幸福。“虽然我无儿无女,但村里的干部、工作组就是我最亲的亲人,谢谢你们来看我”。
“你们就是我最亲的亲人”,这既是对我们最高的评价,也饱含着一个独居老人殷切的期待。吐尼亚孜老人发自肺腑的话,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他的生活起居、衣食冷暖也成了我们的“心上事”。随后几天,工作组和村里的年轻人又多次到吐尼亚孜老人家里探望。每一次的告别,老人都蹒跚着送我们到门外,凝望着我们远去。每一次的离开,想起老人独自生活情景,心中不免又多了份牵挂。
扶贫济困,是新时代赋予雷锋精神的内涵,也是我们工作组的重点任务。在克什拉克村,像吐尼亚孜这样的老人不只一位,还有同样需要帮助的群体,仅仅靠工作组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服务队”。 围绕“凝聚青年力量,共建美好家园”主题,工作组积极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学习双语,免费进行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就业工程,让克什拉克村的青年人有了更多成长的机会,也让他们更直接深刻体会到了自己、家庭、邻里和乡村的发展变化。这些青年人在感受温暖的同时,不忘把爱心传递下去,让“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雷锋精神有了更生动的体现。
“叔叔、阿姨们你们放心,我们都会经常过来照顾吐尼亚孜老人的”,随行的年轻人阿布都这样对我们说到,其他年轻人也都纷纷称是。这就是我们克什拉克村的青年,懂得“感恩”和“回报”的好青年。
“雷锋日”没有过去式,雷锋精神依然在延续。相信那份铭记于心的牵挂,必将化为克什拉克年轻人向上向善、积极进取的动力,也必将将雕刻出克什拉克村更加美丽的明天!那时,我们对吐尼亚孜老人、对克什拉克村540户父老乡亲的牵挂就有了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供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住英吉沙县托普鲁克乡克什拉克村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