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讯,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驻英吉沙县萨罕乡托万塔格瓦孜村工作组共有八人,来自七个处室,既有50后,也有80后,大家生活阅历不同,有一点却相同,那就是:都没有在农村工作的经验。在驻村第一天,大家心中都有些忐忑,驻村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呢?这对所有人都是一个未知数。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大家的情况怎么样呢?
第一组反义词:“多”与“少”
——休息的时间“少”了,但工作的思路却“多”了
从驻村的第一天开始,工作组成员“朝九晚五”的生活就结束了。因为白天要走访调研,学习、会议、修改材料只能放在晚上。利用晚上的时间,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张春贤书记在自治区稳定工作会议、“访惠聚”总结表彰动员送行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三项重点任务”细化为具体的工作措施,研究制定上半年工作计划。利用晚上时间,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党员、“四老人员”、妇女代表座谈,参加每周支部学习和“四位一体”工作会议,协助村委建立党员活动室、团员活动室和妇女活动室,筹划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为基层组织建设出谋划策。利用晚上时间,工作组确定了主题宣讲和宣传板报内容,向村民宣传基层组织建设、“去极端化”、民生建设相关政策法规。利用晚上时间,工作组还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保密、考勤休假、例会等九项制度和应急处突预案,使驻村各项工作制度化、规划化。虽然大家晚上的休息时间“少”了,但是掌握的信息却更全了,工作的思路更“多”了,一年的工作干什么、怎么干,心中“有底”了。
第二组反义词:“远”与“近”
——走访的路程 “远”了,但与村民的距离却“近”了
驻村第一周,工作组走访了村里的“四老”人员,为他们带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的问候,送去大米、清油等慰问品,并与他们促膝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思想和需求,鼓励他们继续为村两委建设献计献策、发挥余热,监督工作组的工作,为托万塔格瓦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走访了村小学,为学校送去了打印机、复印纸等教学必需品,向老师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还走进课堂,指导孩子们用汉语阅读课文。走访了植树一线的村民,为他们送去了饮用水等生活用品。完成一系列走访之后,工作组成员又马不停蹄地开展了入户走访活动。一天下来,平均每人要步行5、6公里。通过走访,村民们与工作组成员越来越熟悉了,有意见建议开始向工作组成员当面提了,有问题困难也开始找工作组解决了,大家惊奇的发现,虽然走访的路程 “远”了,但是与村民的距离却“近”了。
第三组反义词:“结束”与“开始”
——繁忙的一周“结束”了,但更忙的一周却又“开始”了
在走访和座谈时,村民们向工作组提出了一些真实想法,有的想就近就业,有的想学习技术。工作组成员一一记在本上、挂在心上,晚上通过组内碰头会,初步确定了一系列惠民活动:在“三八”妇女节期间,将举行村委会妇女活动室挂牌;邀请自治区妇联的金牌宣讲员到村里宣讲;开展“好母亲”、“好媳妇”、“好女儿”评比;聘请技术人员现场举办为期15天的民族食品加工培训班等活动。工作组还积极联系自治区相关单位专家到村里培训种养殖技术,并谋划和论证了几个惠民富民项目,与村委会商议把改造机井、建设暖棚、完善村里道路及配套设施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繁忙的一周就这样结束了,下一周,“三八”活动就要正式开展了,惠民富民项目就要陆续开工了,这意味着,更繁忙的一周又要开始了。虽然很累,但大家心中都累并快乐着,因为,工作组精心绘制的蓝图,就要付诸实施了……
通过一周的努力,驻村工作取得较好开局。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按照张春贤书记重要讲话要求,制定好基层组织建设、去极端化、改善民生工作方案,扎实做好每项工作,努力实现“1235”目标,绝不辜负自治区党委和委党组的重托,不辜负人民的期盼。
(供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住萨罕乡托万塔格瓦孜村<2村> 杨安)
▲慰问“四老”人员
▲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