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538台次,抢救危重患者2000余名,制定管理流程30余项,推广新技术40余项,7项新技术填补南疆空白,举办学术活动20余场次,培训5500余人次……
“组团式”援疆模式进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一年来,硕果累累,带动一师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各族群众就医越来越方便,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师市目标,医院医生诊疗水平大幅提高。
巨变始于2016年4月,中组部、国家卫计委正式在一师医院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变“输血式”援疆为“造血、输血”并重,使受援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从“骑车带人”向“教人骑车”的华丽转型。
高位推动改“单兵上阵”为“组团作战”
3月14日凌晨2时,一师医院急诊监护病房响起热烈的掌声。4位医疗援疆专家、6位医院学科负责人让危重气道狭窄患者绝处重生,大家心中充满喜悦。
3月13日,一辆120急救车快速驶入一师医院,为急诊科送来一位呼吸困难的患者。患者做过气管切开术,如再插管,可能造成疤痕挛缩、气管狭窄;不插,患者很快会窒息死亡。
病情严重、复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开始了。一师医院陈正、辛维政等4位援疆专家闻讯赶来。在钢丝引导下,逐级更换不同型号的气管插管,5号、5.5号、6号……插管成功!患者口唇由紫变红,专家们已是满脸汗水。
“成功抢救气道狭窄患者,是我院抢救史上的奇迹,援疆专家集体指导操作,为医院提高急诊抢救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一师医院急诊科主任吴燕说,“‘组团式’医疗援疆模式,一定会帮助我们创造更多奇迹。”
“组团式”医疗援疆,是党中央稳疆兴疆的战略之举。对此,中组部、国家卫计委高位推动,兵团党委组织部、浙江省委组织部、省援疆指挥部加强组织协调。
2016年4月23日,首批15名浙江省援疆医疗专家组团来到一师阿拉尔市,自此,一师医院与浙江大学附属医院正式建起全面、紧密的业务交流、结对共建关系。高端人才、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源源不断地从万里之外的浙江输入南疆腹地。
“为国家分忧,为兵团奉献,为人生添彩。在疆一分钟,干好60秒。”着眼打造南疆区域医疗服务中心,一年来,浙江省30位援疆医疗专家牢记誓言,增强政治、组织、团队意识,扎实开展“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
“过去,医疗援疆人才分散在各个医院,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无法得到大提升。组团选派、集体作战,可极大地帮助一师医院打造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浙江省援疆指挥部负责人说。
多方“传帮带”助力打造医疗服务高地
2月28日,是浙江省第二批“组团式”援疆专家张裕方入疆的第一天。下车后,还未细看南疆风情风貌,张裕方就匆匆步入手术室。这天傍晚,一名10岁儿童遭遇车祸,送至医院时已出现意识障碍。
“头部不规则裂伤,口腔出血,肺部损伤,病情危险!”张裕方迅速作出判断。很快,十几名医护人员集结手术室。无影灯下,手术持续了5个多小时,至次日2时结束。见患者度过急危重症期,张裕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援疆第一天就上了手术台,很有意义。”张裕方说,“我将按照‘传帮带’工作计划,努力提高一师医院整体医疗急救水平。”
一年来,“组团式”医疗援疆团队肩负使命,全身心融入工作,以实际行动多方“传帮带”。
结合一师医院“十三五”规划和南疆地区疾病状况,医疗专家制定了“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规划、考核办法及“导师带徒”实施办法等,规范管理运行;一师医院筛选出30名年轻医师骨干,与医疗专家结成“一对一”帮带对子,建强医疗队伍。目前,20名年轻医师已经开始独立作业。
在援疆专家的推动下,浙江大学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南疆分中心落户一师医院,浙江—一师多学科医疗远程会诊中心建立;选送一师医院11名骨干培养对象赴浙江大学5所附属医院进修,组织40余名知名专家送教上门。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建起13个“组团式”医疗人才传帮带工作室,定期开展讲座培训、业务辅导、病例研讨等活动,开设多个特色专科门诊,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2016年,在兵团第二届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南疆赛区比赛中,一师代表队获第一名,总决赛获第二名,在浙江省援疆指挥部“传帮带”大赛中获得3个奖项。2016年9月,自治区“组团式”援疆工作推进会在一师医院召开。
“至今,援疆医疗团队已举办学术活动20余次,业务培训5500余人次,引进的‘腔镜下肾脏部分切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等7项新技术填补了南疆空白,医院诊疗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一师医院副院长、“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队领队陈正说。
一师医院院长茶春喜表示:“组团式”医疗援疆,促进了从“骑车带人”到“教人骑车”的华丽转变,是创新医疗援疆模式,开启全方位、深层次医疗援疆的重大举措。
推进兵地融合、民族团结发挥“11”大于2功效
整合优化资源,“组团式”医疗援疆模式不仅极大提升了受援医院的诊疗水平,也在推进兵地融合、民族团结中发挥着“11”大于2的功效。
4月11日,一师医院15名援疆专家及5个科室的专家一行26人,分别前往边境团场四团医院、阿克苏地区乌什县英阿瓦提乡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专家刚一落座,小小诊桌前便围满了人。专家们耐心答疑解问,讲解疾病预防、健康保健知识。当天,专家们义诊467人,免费发放价值4033元的药品。近一年来,援疆医疗专家共开展基层义诊活动10次,服务各族群众3000余人次。
“联手攻克医疗难题,救助各族群众,‘组团式’医疗援疆模式,有效缓解了兵地各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了兵地融合、民族团结。”茶春喜说。
“我们的工作、生活,一切服从患者的需要。起深更、睡半夜是常态,不怕脏、不怕累是本能。”援疆医生上官雪军表示,“这些年,援疆医生换过多批,但吃苦耐劳的作风始终不变。”
“组团式”医疗援疆凝聚着党中央、援疆省市人民的深情,受援师市深怀感恩之情,努力做好后方服务工作。
为让医疗援疆专家安心工作,一师阿拉尔市为每位专家安排住房,配齐生活用品,建起专家食堂,特意聘请浙江籍厨师烹饪家乡菜;结合专家特长,在工作上给实权、压担子,一些医疗专家被任命为院领导和科室主任,促其有职、有位、有责、有为。
“组团式”医疗援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立足长远,持续用力。陈正表示,依托浙江大学优势资源,“十三五”期间,援疆团队将致力把一师医院心血管病科创建成国家重点专科,把泌尿外科、妇产科、新生儿科等16个专科打造成兵团重点品牌专科。
“‘组团式’援疆的最大优势,就是通过人才组团、资源整合、智慧集聚,实现援疆工作效应最大化。”兵团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推广做法,最大限度发挥“组团式”援疆综合效应,助力兵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让援疆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兰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