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援疆专栏 >>用生命谱写援疆大爱
用生命谱写援疆大爱
作者:网络转载


用生命谱写援疆大爱

——追记镇江市对口支援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前方指挥组副组长、师长助理王华

新疆网讯 10月11日上午,煦暖的秋日阳光洒在镇江市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前方指挥组副组长、师长助理王华的办公桌上,桌上有七大本他写的工作日志,他写的读书笔记和日记还在电脑里,记载着他983个援疆日子里的奋战和情怀。他阅读的书籍还在书柜里整整齐齐摆放着,而他,却永远离开了。

今年8月18日,王华在赶赴奎屯市参加江苏省对口援疆工作座谈会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牺牲,将41岁的年轻生命献给了党的援疆事业。

“我是兵团人,我是四师人”

再有一个星期,可克达拉市高中新校区就要完工了,这涉及当地3000多名孩子的上学问题。“这是王华生前最牵挂的项目。”回首和王华一起援疆的日子,镇江市援疆干部戴永卿的双眼中不断涌出泪水,“总觉得他还在身边,永远忘不了他兢兢业业工作的样子。”

2013年12月9日,王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和同伴们来到了第四师,开启了援疆征程。“选择了援疆,便是选择了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的神圣职责,我们会把四师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积极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这是王华的心声。

“2013年12月10日,我们抵达的第二天,王华就带着大家下团场、进企业进行调研。”戴永卿说,其实当时和上一轮援疆工作组有10天的交接时间,但王华说要在有限的3年时间里为这里的老百姓多办实事。

项目援疆、产业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王华带着同事们很快就进入状态,沉下身子埋头苦干。

王华接手的首个重要任务就是组织实施江苏省援建项目中投资最多、体量最大的可克达拉市高级中学项目。一次次带队奔赴现场选址调研,图纸改了又改,方案审了又审,手续查了又查……2015年4月1日,伴随着推土机的轰鸣声,投资2.6亿元的可克达拉市高级中学项目开工,如今已竣工在即。

镇江市对口支援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前指办公室主任张永告诉记者,在王华的筹划下,超过80%的援疆资金投向了民生改善、职工增收、城镇化、教育等领域,“我们在团场建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党员阵地中心等,让党的援疆政策覆盖到每一位团场职工群众。”

3年来,王华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积极联系客商,牵线搭桥,促成了一批项目落户,其实这并不是他工作的硬性要求。他在日记里写道:“兵团人为新疆发展奉献了青春,奉献了子孙,与他们相比,3年的援疆是多么短暂。在3年的援疆工作中,我要为四师踏踏实实做一些事情、干一些工作,让这段援疆岁月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王华常在自我介绍时说‘我是兵团人,我是四师人’。”长期和王华在工作上衔接合作的第四师援疆办常务副主任周顺成的办公室就在王华对门,两人经常交流。周顺成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兵团人,王华对兵团的大爱深深感动了他。

3年来,王华先后被评为“兵团对口援疆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援疆干部”,指挥组多次获得兵团项目、产业、智力等援疆突出贡献奖和援建方式创新奖,历次被江苏省援伊前指评为优秀等次和先进单位。2015年6月,镇江市对口支援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前方指挥组获得兵团党委通报表扬,这在兵团援疆史上尚属首次。

2016年8月31日,中共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委员会追授王华同志四师可克达拉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为官就要做有德之官”

“2014年6月25日:9时30分,出发去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11时参加一家企业的开工仪式,11时30分前往六十一团调研,13时返回伊宁市。16时到伊宁县人民医院调研,18时30分举行座谈会。”翻开王华的援疆工作日志,任何一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2016年6月3日:来了就好好干,今年是最后一年,不仅要如期完成任务,还要做好援疆干部工作经验的总结、提炼。”日志里盛满了他对援疆工作的情怀。

第四师人民医院副院长仇立春回忆,2013年底,王华来医院调研,“看到门诊人满为患,病床挤满走廊,王华决心尽快协调促成康复综合楼项目的立项。”为了广大患者的需求和期盼,王华一趟趟跑,一次次递交申请,在仇立春都觉得不抱希望的时候,王华的坚持有了结果——项目立项了!

建设期间,王华经常来工地查看进度,了解施工质量,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康复综合楼注入了2000万元援疆资金,在王华的积极协调下,又追加了500万元。

“为了康复大楼的项目,他不知道来了多少次,却没有吃过医院的一顿饭。”仇立春感慨。

王华的一言一行正如他在日志里所写:“为官就要做有德之官,一心为民,造福于民,惠及于民,唯独心中没有自己。一句话,就是要清正廉洁。”

戴永卿一直记得王华的那双鞋,“黄色的,从江苏穿到新疆,鞋面都磨起了毛,还一直穿着。”大家也记得那些点点滴滴:王华一日三餐基本都在指挥组食堂吃,忙起来在宿舍泡方便面,偶尔出去吃饭,也就是一碗牛肉面或丸子汤。

这样一个节俭的人,对垦区群众却总是那么慷慨大方。

王华资助的是家境贫困面临辍学的高中生伊力米努尔·马合木提,但他与这孩子只见过一面。“王华不想给孩子带来太多心理负担。”张永说。在王华的资助下,伊力米努尔努力学习,今年考入内地一所大学。“我想亲口告诉王叔叔我很努力,可我再也不能讲给他听了。”伊力米努尔伤心地说。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援疆近3年,还有100天他就该回去了,可他永远不能陪伴家人了。”戴永卿落着泪说,出发前,王华说,工作组39人,都要好好地带回去,但他没有兑现承诺,他把自己留在了天山脚下。

王华遇难后,遗体从博乐转运伊宁途中,多处都有兵团干部群众排成长队,拉着横幅、打着标语一路为他送行。“风风雨雨为人民终生奋斗,山山水水留足迹风范长存”“身先士卒、倾力援疆、情系天山、清正廉洁”……在伊宁市殡仪馆门前,人们悲痛地表达着对王华的无限哀思和崇敬之情。

“王华一直是个不愿麻烦别人的人,没想到最后却麻烦了这么多人。”在王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妻子王翔哽咽着向大家致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王华抄挂在宿舍床前的诗句。然而,故乡却成了王华永远的牵挂。“王华曾告诉我,完成援疆任务后,要给妻子减轻负担,儿子的学习归他管了。”张永语气伤感地说。王华的一篇日志里写道:“到新疆工作是全家的选择,是人生的一种历练,是难得的经历,我也希望在这方面给儿子作出一些表率。”

记者在王华办公室的书柜里,看到一本江苏省援疆工作的书籍,里面有他标记的一句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在王华的电脑里,记者看到一篇未完成的文章《从新疆的历史发展看长治久安》,另外一篇是已经整理好的《新疆大事年表》,记录着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之间的大事。“王华说,不少内地人对新疆了解甚少,我回去以后要向大家好好介绍一下新疆。”张永说。

“我相信,王华的选择是无怨无悔的。”妻子王翔说。

无怨无悔,是每一位援疆干部的情怀。网友献给王华一副对联——“援建边疆赴塞北万里迢迢,为国为民;壮志豪情洒热血无私奉献,一心一意。”

作为前指成员、第四师发改委副主任,戴永卿在王华牺牲之后负责收官工作。10日那天,他跑了10个部门,协调收官的相关事宜。“王华在第四师未实现的民生心愿还有很多,我们一定要把他的愿望实现。”戴永卿语气坚定地说。

(隋云雁)


  • 上一篇:北京江苏天津今年将用15亿度新疆电
  • 下一篇:边疆小村那涌动的温州情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