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援疆专栏 >>天津“三个一”助力和田脱贫攻坚
天津“三个一”助力和田脱贫攻坚
作者:网络转载


新疆日报讯 新一轮援疆开展以来,天津市针对和田东三县经济总量小,基础条件差,农业人口比例高,农业是当地群众增收脱贫主渠道的现实状况,启动实施“一人一亩果,一户一棚菜,一户一人就业”的“三个一”工程,大力发展林果业种植、推广蔬菜大棚种植、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千方百计增进当地贫困农民的“造血”机能,累计实施工程项目88项,完成投资13.72亿元,8.5万人实现稳定就业。“帮助和田东三县精准脱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天津援疆指挥部总指挥张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阳春4月,记者在和田地区东面的策勒县、于田县和民丰县采访,耳闻目睹了天津市实施“三个一”工程,助力和田地区脱贫攻坚的点点滴滴。

绿色发展精准脱贫

艾买提·日介甫是于田县喀孜纳克开发区科克阿斯曼村农民,这个开发区是于田县专门为解决少地、无地的农民的增收问题而建立的。经过10多年来对沙漠腹地的平整、改良,已有2万亩的红枣地,目前,开发区有两个村,576户、2800多人。

天津市2011年以来在于田县实施了5万余亩的13个红枣种植项目,共涉及10个乡(镇、农场),总投资3900多万元。今年,这些项目就能使每个农户平均增收2000元至3000元。“我们开发区还在继续改良、平整沙地,在天津市的援建下,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让更多的人脱贫。”开发区副主任买赛地·艾合买提这样坦陈。

艾买提一家是2013年从先拜巴扎镇塔格达西曼村迁移过来的,开发区免费给他提供57平方米的砖混结构住房,还有20亩红枣种植地。“我给别人打工管理红枣,还承包了20亩地。枣树还都没有达到盛果期,去年的产量才18吨。”艾买提说,“前年是产量低,价格高;去年是产量不错,价格低。由于我们的红枣含硒,去年的收入和前年差不多。”

和艾买提同村的王德福是河南人,种过大棚蔬菜、核桃和红枣。他去年种植的20亩红枣,产量在20吨。当王德福听说艾买提的40亩红枣才收获18吨后对艾买提说:“枣树要加强管理,该修剪的一定要修剪。枣树讲究通风、见光,不是越长越高、越长越大好。我们这样含硒的红枣,你才收获18吨,不行。今年,我来帮你!”艾买提听后,开心地笑起来。

几年来,天津在三县实施经济林、红枣、大芸等滴灌项目,精品葡萄和玫瑰花基地、策勒生态园建设等特色种植项目,共支持、开发、推广林果种植面积7.8万亩,累计完成投资4.42亿元,三县以红枣、核桃、大芸、杏、葡萄、石榴为主的特色林果种植面积已跃升至90万亩,折合人均2.3亩,超额完成“一人一亩果”的既定目标,林果收入占当地农民年收入的32.2%,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42.8%,成为当地贫困户精准脱贫的主渠道。

一棚脱贫两棚致富

地处城郊的民丰县尼雅乡海力其村是今年要摘帽的一个贫困村,村民大部分种植大棚蔬菜。

帕提古丽·买买提家种植了3个大棚,分别种植蔬菜、草莓、月季花,每座大棚她只掏两三千元承包费。“现在天津建的大棚质量比以往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和丈夫商量多承包几个。今年,我家大棚菜卖了2万多,草莓从2月份起到现在已卖了1.8万元,大棚月季花还有不少的‘排档子’。”记者问:“你卖月季花的‘排档子’是多少?”还没有等帕提古丽回答,尼雅乡乡长黄健插话说,“她家的月季花每株是2.5元,棚里种植了4.7万株。乡政府全部收购,用月季花来美化城镇环境。”

尼雅乡6个村中的5个村种大棚。“我们乡政府鼓励村民什么效益高就种植什么,乡农技员对农户实行全过程服务,让群众没有后顾之忧。”黄健说。

“近几年来,天津对民丰脱贫帮扶帮到了点子上。以前的大棚质量低,都是土木结构,一刮风就把塑料膜刮跑了。如今,天津投资2000多万元帮我们建的360多座大棚都是砖混结构、钢筋搭架,见光、增温都是机械来操作。一个棚脱贫、两个棚致富,这是许多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民丰县政协副主席、县农办主任葛士勇说。

尼雅新村是尼雅乡在2012年的新建村,780多户村民,大部分经过培训后在县城打工,剩下的村民就在村里种植了30座大棚。

村民阿布都艾尼·肉孜是来自尼雅乡托皮村的一个贫困户,他在尼雅新村承包了两座大棚。“我种植的辣椒批发价是每公斤14元,在城里每公斤就要卖20元。每个大棚平均卖二三万元一点问题都没有。”

天津充分利用技术和人才优势,近几年来完成设施农业项目总投资2亿多元,在三县共推广建设节能温室大棚2320座、拱棚4000座,每个温室大棚年均效益达2万元至3万元。

就近就业脱贫路宽

坐落在策勒县天津工业园的新疆丝绸之路服饰有限公司,是天津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公司2015年4月注册,当年6月就开工生产了,公司当年实现销售女式羊绒服装上万件,今年的目标是翻番。

来自策勒县策勒镇托格里喀里村的阿依努尔·托合提肉孜就在这家公司打工。她家离公司只有5公里,上下班非常方便。“去年5月,公司培训了我们一个月,6月就上班了。培训期间,还给我们发1000元的生活费。现在,每个月我能拿2000多元的工资。”阿依努尔高兴地说。

艾力·买买提和古丽齐娜尔·苏来曼夫妇来自100多公里外的努尔乡亚其村。在丝绸之路公司提起他们俩,还有一段故事。古丽齐娜尔以前在村里做过缝纫活,很快就被公司录取,但艾力不放心,不让古丽齐娜尔来上班。公司决定把艾力也招来当工人。古丽齐娜尔做缝纫活,艾力干起了熨烫工。这夫妇俩把对公司的感恩“泼洒”到工作中,拿的工资也是最高的,都在3200多元,夫妇俩近日还在策勒县城买了一套楼房。丝绸之路公司董事长聂志新说:“公司去年以来已吸纳当地431名青年就业。”

天津市通过大力推进产业援疆、广泛开展就业培训、搭建平台支持创业就业等措施,积极创造非农就业岗位。在东三县以“发展地毯和手工编织,促进妇女就业”为主题,援助了万副地毯织架、援建了4个展销中心、161个编织点、9个手工编织合作社,并创建行业协会、组建编织合作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毯和手工编织组织网络,使当地妇女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灵活就业。一户一副地毯架月均收入在1500元以上,成为东三县广大家庭和妇女就业增收的主渠道。记者/陈晨


  • 上一篇:文化援疆倾情力作《白天鹅》研讨会在京召开
  • 下一篇:边疆小村那涌动的温州情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