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下乡专栏 >>舌尖上的四道沟
舌尖上的四道沟
作者:

新疆民生网(丁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都不能改变四道沟人对传统手艺的坚守。这里的人们勤劳质朴,崇尚劳动,在他们眼中,只有质量上乘的食材配上传统手艺才能加工制作出安全健康、口感绝佳的美食。

手工挂面诞生记

清晨五点,天还黑洞洞地,住在四道沟村五组的张福忠、潘红艳夫妇就起来了。今天,他们要挂今年入秋以来的第一架挂面。

在四道沟,制作手工挂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空气纯净清新,阳光明媚炽烈,不仅有挂面所需的气候、温度、阳光,更有适宜优质小麦生长的绝佳环境。四道沟村每年都种植近万亩冬小麦,张福忠就有60亩地的冬小麦。山旱地上的农作物,不上化肥,不打农药,虽然产量不高,却保证了小麦的品质,用这样的小麦做出的挂面口感好,有劲道。

精湛的手艺加优质的小麦,这才是手工挂面畅销不衰的秘诀。

25公斤的面粉一次性倒入大缸中,打鸡蛋、调盐水、和面,一气呵成。

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所有的设备都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一根根粗细适中的木棍就是最好的面轴,木条加塑料布搭就了简陋的醒面仓,拔廊房伸出的房檐加上暖暖的日光构成了天然的晒面场。因为纯手工打造,耗时长、产量低,他家的挂面总是供不应求。

要想把面和得均匀有劲道,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面配多少水、多少盐,不仅仅靠祖传的秘方,还要靠手上的功夫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张福忠把全身的力气都集中在了两条臂膀上,捣、翻面再捣、再翻面,整整1个小时,他不敢有丝毫懈怠。面终于成型,他可着力气把面团抱上案板,压、折叠、再压、再折叠,又1个小时过去了,面团平平整整地摊在了案板上。

趁着醒面的功夫,张福忠夫妇这才有机会歇一口气,匆匆地吃了简单的早饭,就又忙碌了起来。

捏好的面条均匀地盘在大盆中,静静地等着下一道工序。

绕面、抻面都是技术活。稍不留意,细长的面条就搅在了一起,用力稍猛,就有可能把面拉断。张福忠夫妇配合默契,他们有条不紊地绕面、抻面、进仓……张福忠娴熟地把面轴的一头挂在门梁的钉子上,潘红艳矮着身子坐在小凳上拉着面轴的另一头趁着劲轻轻地往下拉,一松一紧间,面条温顺的变细、变长,再细、再长。

要上架了,正午的阳光暖暖地照着。一根面轴齐整整地挂在了廊檐前的粗木架子上,一根压在地上粗木底架下,3米多长的面条象织布机上的银线在阳光下白的耀眼,它们尽情地吸收着太阳的光和热,散发着浓浓的太阳的味道。

这是技艺与食材的完美结合。从清晨五点到下午六点,在不间歇的劳作下,一架挂面完美收关。看着自己的杰作被切割、装箱,直至被人们抢购一空,张福忠夫妇抺着脸上的汗水由衷地笑了。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地在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忙碌着,前行着!

爆豆花

呯!在震耳的爆破声中,又一锅爆鹰嘴豆花出锅了诱人的豆香味随着蒸腾的雾气四散开来,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乡里乡邻!

四道沟村是鹰嘴豆的主产区,张志义是全村仅有的仍用传统手艺爆豆花的人

张志义个头不高,身板结实,他整天乐呵呵地,圆脸上小小的眼睛总是眯着,大家都叫他快乐的单身汉。10年前,张志义花200块钱从一个爆米花的手艺人手中买下了这口爆花锅。10年来,每到秋冬季节,张志义不畏辛苦,走乡串巷,用这口小小的爆花锅创造了不下10万元的价值。

现如今,各大商超出售的爆米花多种多样,什么样的米花大家没见过?没吃过?可张志义每到一处,总会引来人群的围观。有来爆玉米、大米、豌豆、鹰嘴豆一饱口福的,大家在耐心地等待中,细细品味手艺人的技艺;有来凑热闹的顽皮孩童,他们追逐嬉戏,每当豆花出锅他们便和着爆破声在烟雾中欢呼雀跃在这小小的爆花锅前,大家指指点点,或交头接耳、或高声笑谈,如过年一般热闹。最是那爆豆花出锅时的一瞬,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破声,有的捂耳、有的跳脚、有的呼叫,欢欣之情溢于言表,刹那间飘起一股浓浓的年味儿。

这是人们对日渐消失的传统手艺的怀念,是对浓郁乡土气息的留恋,在这人心浮躁、人情凉薄的世事增添了一份热闹、一份人气。

爆花锅还是原来的爆花锅,在数十年煤火的炙烤下乌黑如墨;煤火仍是原来的煤火,只是风箱换成了电鼓风机。张志义一手摇着锅柄快速旋转,一手娴熟地拔着煤火,随声跟着脚边的音箱放声高歌。火候、温度、时间都掌握的恰到好处。他敏捷地起身提起爆花锅,拔出气盖,“呯”地一声,烟雾中爆好的鹰嘴豆倾泻而出, 小小的桃形豆裂嘴欢笑,酥脆可口。

张志义外号尕老虎,我想,应该就是形容他爆花时像老虎一样霸气吧!

宰年猪

当四道沟村被白雪层层包裹,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宰年猪”。天寒地冻,村里的人却热火朝天都欣喜忙碌起来了

今天是个好天气,六组村民王宗礼算好了日子,准备“宰年猪”。

一大早,太阳刚冒出尖,四邻八里的乡亲们便赶到了他家,一边高声笑闹着,一边挽起袖子忙活了起来,有搭灶的、有烧水的、有跑腿的,乡亲邻里间你帮我我帮你格外热闹。

宰猪是一门手艺活。村里的人们相信宰猪也有“手病”,才艺高超的人宰的猪肉质鲜嫩,否则猪腥味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四道沟村持刀宰猪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他们成了四道沟的“红人”。

今天,王宗礼是他家的操刀手。

前来帮忙的乡亲们已用热水将捆绑结实的大白猪的脖子细细地洗了几遍。一刀毙命,血喷涌而出,有人忙不迭地拿盆接了。猪血馍馍是不可多得的美食,每年只吃一次,可不能浪费了。简易的木头架子加铁皮搭成的案子上,宰杀后的猪四脚朝天,王宗礼熟练地在猪后腿皮肉相连处割开了一道小孔插入通气管,气泵通了电,一会功夫大白猪的身子圆滚滚地鼓起来了。一瓢水、一把刀,经过首次刮洗后,大家再次动手,可着力气把上百公斤重的猪倒挂在拔廊房的房檐下,大家轮番上阵,刀从每一寸猪皮上刮过,一瓢一瓢的水从上浇到下,猪身上的每个角落都被刮洗得干干净净。

在这样欢喜的时刻怎能少了美酒呢?乡里人既用它来表达对宰猪人的敬意,又用酒来压制猪腥味。他们恣意地提着酒瓶,时不时地追着操刀手灌上一口,可王宗礼不胜饮酒,嬉笑怒骂一追一跑间惹得乡亲们哄堂大笑。

正午十分,外面阳光正好,3头猪全部宰杀完毕,猪头齐整整地摆在了雪地上,猪肉被卸成了一条条,他家扯一条,你家扯一条,王宗礼自己已所剩无几。

在四道沟村,“宰年猪”是一年中仅次于过年的盛事,一场杀猪宴,既是对丰收的庆祝,更是一场邻里聚会。传统的猪肉炖白菜、猪肉炖洋芋,再配三两个凉菜便是一桌可口的宴席,吆五喝六中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

宴席一直持续到下午,等到热气蒸腾的猪血馍馍出锅后,尝到了鲜香可口的农家味道,大家才心满意足地散去,“宰年猪”的程序全部结束。

(供稿:昌吉州水利局驻木垒县东城镇四道沟村工作队


  • 上一篇:坚韧的古丽、奋斗的古丽,最美的古丽
  • 下一篇:我参与 我奉献 我快乐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