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 经过两次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征求意见,2019年乌鲁木齐市民生建设十大实事正式公布。
这些民生实事,事事都是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件件都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近年来群众极为关心关切、反映较为集中的现实问题。这些民生工程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殷殷关切,一头系着各族群众的幸福期盼,既反映了民生,也顺应了民意。
民生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小事做不好,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然就难以提高。把群众最关心、最关切、最期盼的民生小事做细、做好、做实,而不是“忽视不做”,才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
民生关乎民心,民心凝聚民力。2018年,乌鲁木齐市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在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九大惠民工程”基础上,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先动,“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实施了民生建设十大实事,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民生实事带来的温暖和实惠,感受到了生活环境发生的显著改善。比如,“哺育工程”惠及23.2万学龄前儿童,“育苗工程”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幸福工程”为全市5 万名80岁以上老人共计发放了5057万元的高龄津贴,“关爱工程”为1.8 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了共计1.2亿元的低保金……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从“厕所革命”到乡村旅游,从人均收入到解决就业,从交通出行到扶贫帮困,从干部作风到家风建设,每一项重大决策的背后,我们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民生小事的现实期盼。而乌鲁木齐市连续多年民生领域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超七成,就是对民生幸福期盼的最好回应。
群众的感受,是对民生改善成果最直接的检验。只有持续不断民生改善,才能换来各族群众持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乌鲁木齐市继续做好民生建设十大实事,既是“接棒”,也是“蓄力”。
2019年乌鲁木齐市民生建设十大实事“清单”中,不乏难啃的“硬骨头”。比如以加强居民小区物业管理为重点的“覆盖工程”。当前,乌鲁木齐市有近1300 个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这些小区由于年代久远,存在的问题集中,矛盾突出。群众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非常迫切,而解决起来的难度又非常大。要全面解决这些老旧小区的无物业管理问题,就必须实打实地下功夫去认真解决。当前,在民生领域中还存在着不少这样的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仍然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补短板,缩差距,把每一件民生实事做实做好,让每一次努力和奋斗都能掷地有声,需要我们认认真真抓落实,不折不扣去实践。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民生改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要切实发扬唯实求真精神,紧紧扭住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堵点,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实打实的举措、一件一件抓好落实,全心全意把群众所需所盼的事情办好。
以敬民之心,行惠民之道。民生实事连着我们的“幸福指数”,只要拿出一片真心,认真对待群众的每一个合理诉求,“幸福指数”就一定能够成为“幸福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