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杂谈 >>聚焦乌鲁木齐两会
聚焦乌鲁木齐两会
作者:网络转载


聚焦乌鲁木齐两会:“打造乌县天山杏花村”

新疆网讯 错过了吐鲁番的杏花,错过了伊犁吐尔根的杏花,还有乌鲁木齐县甘沟乡的天山杏花村在等着你。每年乌鲁木齐县甘沟乡天山杏花村的杏花“五一”期间盛开,几乎是新疆最晚盛开的杏花。

在乌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民盟乌鲁木齐市委会提出建议:打造乌鲁木齐县天山杏花村,带动甘沟乡旅游业发展。

甘沟乡位于乌市西南方向,距市区56公里。甘沟乡天山村是一个半农半牧的村子,全村人均3亩地,主要种植土豆、小麦。多年来,天山村三分之二的中青年人走出大山到外地打工,2011年、2012年在乌鲁木齐县委、县政府带动下,天山村种植杏树约800多亩,每亩种植杏树约50棵,共计4万多棵杏树。这里的杏子每年八九月份成熟,成为供应乌市的反季节水果之一,每公斤卖到20元。

记者从乌鲁木齐县旅游局了解到:2012年乌鲁木齐县已经提出《乌鲁木齐县甘沟乡万亩生态经济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甘沟乡天山杏花村项目建议书》。打造品牌为:十里天山杏花村、雅丹地貌、冰雪风情、“室”外桃源。发展战略定位为:近期以乡村风情为特色,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题的综合旅游地。

围绕天山杏花村的杏花,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举办了乌鲁木齐县甘沟乡杏花节,通过节庆打造品牌,提升天山杏花村的知名度。


聚焦乌鲁木齐两会:“雅山建个气象公园”

新疆网讯 内地一线城市都有气象公园,乌市可否在雅玛里克山(以下简称雅山)上也建一个气象公园?

在乌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乌市政协委员、民盟乌鲁木齐市委会驻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志梅提出建议:在雅玛里克山修建气象公园,接续民俗传统。

“在我们小的时候老人看天就是看雅山,雅山戴上帽子那一定是要下雨。现在雅山建有气象监测站,因此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在的发展看,雅山都具有打造气象公园的基础。雅山内在禀赋最大的特征是市民们抬头可见的一座气象指示山,这也是雅山最具文化生命力的、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从荒山转化为市民的休闲公园,如果往一个主题上靠拢的话,气象文化就是首选,也是最接地气的。”陈志梅说。

据陈志梅调研,雅山自清代以来就是山下乌鲁木齐各族市民的“气象指示山”,形成了诸多气象谚语。

陈志梅建议:在雅山后期绿化范围内,划出一定区域,修建一处节水型、文化主题型的乌鲁木齐气象主题公园(其中包含镇龙宝塔的改扩建,复建仿古建筑龙王庙,增建湟渠水利工程历史陈列馆,复建清代祭祀雅山的祭坛,复建正对龙王庙大殿的大戏台等)。


聚焦乌鲁木齐两会:“让中水成为乌市第二水源”

新疆网讯 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好城市“再生水”,成为破解水资源短缺的关键。2月14日,乌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民盟乌鲁木齐市委会在《加强乌鲁木齐再生水综合利用、应对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建议》中提出,乌市需要进一步完善再生水处理应用的法律法规,通过加快管网配套建设等手段,来提高中水利用率,让中水成为乌市“第二水源”。

据了解,乌市水资源非常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为351立方米/人,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20,全疆平均水平的1/7。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乌市供水压力日益凸显。

中水也称再生水,是城市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一定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是理想的“城市第二水源”。近年乌市高度重视中水的利用,2013年组建了乌鲁木齐再生水有限公司,负责统筹加快推进全市中水回用工作,目前中水已在城市绿化等多个方面得到应用。

民盟乌鲁木齐市委会认为,乌市中水利用目前还面临利用水平偏低的问题。近5年,乌市中水回用率一直徘徊在2-3%之间。目前虽然再生水管网已建成约45公里,但再生水的推广使用尚未形成“网络供水、多点供应”局面。乌市应实现再生水利用率达30%以上,目前乌市9大污水处理厂日生产中水能力已可达约80万吨,但由于管网配套、水价机制等因素,中水回用份额极少。乌市需要完善再生水处理、应用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再生水利用的一系列策略。统一规划,加快管网配套建设,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激励再生水利用。

另外,乌市应优先发展工业用再生水,考虑出台工业使用再生水的强制措施。通过配套政策引导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优先使用再生水。


聚焦乌鲁木齐两会:“建更多绿道让市民放慢脚步”

游憩慢行城市新风尚绿树成荫美丽新家园

“建更多绿道让市民放慢脚步”

新疆网讯 道路两边绿树成荫,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这是城市“绿道”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2月14日,记者从乌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了解到,未来,乌市将打造更多的“绿道”,让市民匆忙的脚步慢下来。

“绿道”一般是指连接开敞空间的景观链,是集生态、文化、娱乐功能于一体,具有自然特征的廊道。会上,九三学社市委会针对乌市绿道建设提出了《关于增设城市绿道的建议》,希望针对乌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绿色空间及慢行交通系统欠缺的情况,结合现状,将城市建设按照规划合理增设多条具备不同功能的城市绿道。一是绿道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态、休闲游憩、文化美学等功能,同时可增加各个点状绿色空间的链接通道,对营造城市友好环境、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二是私家车依旧为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增设绿道可引导部分上班族选择步行或非机动车出行,分流交通,缓解道路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问题;三是绿道传播低碳理念,提倡全新的绿色生活方式。

近年来,乌市出台了一系列绿色空间建设政策并对道路交通进行不断改善与优化。然而在绿色空间建设方面,更多侧重绿化隔离带和单个游园的建设,规划的绿道也围绕在公园周边,服务半径较小。在道路交通环境改善层面,重点从机动车入手,对以人为本的体现仍然不足,全市慢行系统环境及宣传力度仍然有限。

九三学社市委会建议,在居民早晚通勤相对集中的范围内增设以通勤为主要目的的绿道。在居住区集中的区域内建设游憩型绿道,串联游园,扩大城市绿地系统服务范围。美化商业区内部道路,同时整治沿街商铺前人行步道的综合环境,形成绿色商业街。

“‘绿道’是整个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一部分,由于和市民生活非常贴近,因此近年受到市民关注。近年来乌市提出500米见园、300米见绿,市民从家中到游园绿地的绿色通道,如徒步道、游园小路等,就是绿道系统,它是连接绿地与居民生活区的通道。”乌市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园林管理局)副局长江启新表示,今后,乌市在不断增加绿地总量的同时,也将建设更多绿道。

记者了解到,近年乌市已相继建成一批绿道系统,如建工巷-红山公园东区绿道、南公园-燕儿窝风景区绿道、胜利路西一巷-南公园绿道、红十月小区-雅玛里克山森林公园绿道等。2017年,乌市还将新增绿地30000亩,新建8条绿道。


  • 上一篇:聚焦乌鲁木齐两会:提升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准入门槛
  • 下一篇:靠技能脱贫 用双手致富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