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乌鲁木齐晚报报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增添17名“新丁”,都是民族药。
曾几时,有人呼吁要取缔中医,经过相关媒体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争议。更多的人认为,取消中医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更不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那么为什么取消中医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呢?道理很简单,中医疗效来的慢,西医治疗见效快。其实,我国的中医治疗,有很多方面西医不能替代的。比如,西医可以抑制病情的发展,但不能将病情消除,只能通过手术等疗法除去病根。而我国的中医通过调理可以去除病根。
实践证明,我国的中医非但不能取缔,相反需要发展,中医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其西医不可替代。发展中医适合我国的国情,发展中医也是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2014年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制定中医药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中医药事业,毋庸置疑,建设和发展中医我国政府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的中医药事业的春天到了。
事实证明,我国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而《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成书于汉之前,相传系秦越人所着。其内容亦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之不足。从华佗的“五禽戏”,望闻问切,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见证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一些医家逐渐认识到中西医各有所长,因此试图把两种学术加以汇通,逐渐形成了中西医汇通学派。
事实证明,我国的中医药在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和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的应对中发挥出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治疗艾滋病和防控非典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样,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在相关媒体的宣传推动下,得到了发扬光大。比如,北京电视台开辟的《养生堂》专栏吸引了我国亿万观众,每天傍晚定点观看。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中医药特色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服务领域还需进一步拓展,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领域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新需求。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疑难、传染性疾病等方面的科技攻关成效还不显著。继承不足、创新不够的问题还依然存在,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一些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这意义上说,新疆将17种民族药纳入医保目录,主要是为支持、鼓励新疆中医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无疑为我国中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仅为我国继承和传承中国医药事业提供了动力支撑,而且让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看到了我国的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新景观。因此,新疆增加17种民族药让人眼热心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