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消费晨报讯(记者索蓉芝)12月11日13时30分,乌市海鸿国际物流港停车场,59岁的李新民从一排排公交车中开出了一辆柠檬黄的309路新能源公交车。这车动力强,而且严寒天气里不用提前暖车。自1981年摸上公交车的方向盘起,李新民开公交车已有37年。
从拥挤的“大通道”公交车到新疆地产的“博格达”客车,再到“看风景错过站”的木制观光车,以及如今快速、便捷、舒适的BRT和新能源公交车;从固定线路到定制公交;从最早的两条公交线路8辆公交车到如今的207条线路4412辆公交车;从人工售票到手机扫码支付……改革开放40年来首府公交事业的发展历程,也是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首辆地产“大通道”出自大修厂
李新民是看着公交车长大的。他的父亲就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一家人生活在乌鲁木齐公交公司大院。1979年10月,20岁的李新民进入公交公司工作。1980年,他成为“大通道”公交车上的售票员。
彼时,乌鲁木齐公交已有一段历史。1953年,新疆省迪化公共汽车站建成,开通了1路、2路两条线路,途经友好路和新华路;拥有8辆公交车,车是运输公司淘汰下来的旧车,小故障时有发生。上世纪60年代中期乌鲁木齐公共汽车公司成立,增加了配车并引进国产“解放牌”公交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上世纪70年代停在火车站的公交车。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北京出现大容量铰接式公交车,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通道”,由两截车厢组成,中间部分形同手风琴风箱。乌鲁木齐公交公司的工人们从其他车上拆卸下发动机,自己锻造车厢,就在大修厂生产出新疆第一辆地产“大通道”。
李新民当售票员的那年,地产“大通道”已退出,乌鲁木齐公交公司先后从北京、上海购置了159辆通道车投入运营。这种车有前中后3个门供乘客上下车,座椅内塞着麦草,外包人造革。
第一天在“大通道”上卖票,李新民就傻眼了。因为人多车少,他从车头走到车尾卖完票回来,上衣扣子一个不剩,“全被挤掉了。”李新民说,下班打扫车内卫生时经常会捡到纽扣,“都是乘客挤掉的。”
开一天公交车 身上都是柴油味
1981年,李新民成为7路公交车(从石油新村到新华南路)的驾驶员。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乌鲁木齐公交公司开辟出31条公交线路,但运力远不能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首府不少市民都有乘坐“大通道”的记忆。68岁的市民陈建设对“大通道”的窗户印象深刻。“窗户是升降式的,得用摇把摇上去再摇下来。”陈建设说,摇把由售票员保管。夏天玻璃全部摇下来,冬天玻璃全部摇上去。有一年夏天,突然刮大风,坐在窗户边的乘客急忙向售票员要摇把。然后大家开始依次摇玻璃,等到窗户全部摇上去后,车里已满是尘土。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时大风又停了,车厢内闷热无比,大家又开始传递摇把,再把窗户摇下来。“当时就那个条件,能挤上公交车就不错了,大家都没怨言。”陈建设说。
这是1980年乌鲁木齐从上海引进的“大通道”。
41岁的首府市民葛女士也忘不了这种“挤”。上世纪80年代,葛女士家住七一酱园,在离家7站路的乌市10小上学,每天都要坐蓝绿色的10路“大通道”。“每天晚上,一想到第二天要挤车就头大。”葛女士笑着说,现在,公交线路多,即便一趟车不来,坐其他趟车也能到目的地。
“一辆‘大通道’最多能上300多名乘客,10分钟发一趟,一辆车根本拉不完等车的乘客。”李新民说,当时乘客坐车不容易,他们开车也不容易。“开一天车下来,身上都是柴油味。”李新民说,夏天车厢里像蒸笼,冬天没暖气,他穿着公司发的羊皮大衣和大头皮鞋,依旧冻得要命。
坐1路观光车看风景常错过站
上世纪90年代,乌鲁木齐陆续引进许多新型公交车,既有地产的“博格达”,也有北京的“京华”、南京的“金陵”,“大通道”逐渐退出市场。
2002年,1路车引进了20辆木制观光客车。 记者 马元 摄
1993年2月,乌市公交总公司成立,营运线路达到48条,营运车辆600余辆;4年后,营运线路增加到73条,营运车辆达1774辆。2002年,首府公交车引进的IC卡电子收费和管理考核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公交车售票员逐渐淡出人们视线。
这一年,最繁忙的1路车引进了20辆木制观光客车。车辆内部为木制装修,车顶还有吊顶,并搭配金色窗纱,颇具新疆风情,给南来北往的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李新民也有幸成为1路车的驾驶员。他说,20辆木制观光车上街后,回头率特高。当时很多市民都把观光车当成流动的景点,经常有乘客因看车内外的风景出神而忘记下车。
BRT和新能源公交车快捷舒适
进入21世纪,乌鲁木齐公交发展驶入快车道,从2000年到2009年,新增公交线路近百条。2006年,乌市公交珍宝巴士有限公司成立,陆续引进了大量安凯客车,“柠檬黄”逐渐成为首府公交车主色调。
2011年起,首府陆续开通了7条BRT线路,7条线互成网络,平均700余米1个站,每个站台都有过渡暖房;一辆18米长的“巨无霸”,可容纳150名-180名乘客;1元票价,低于运营成本……BRT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乌鲁木齐城市公共交通已跨入现代交通行列。
“开了19年的常规公交车,第一次开BRT,觉得上档次。”李新民的同事孜热帕木·吐尔逊说,经过系统培训后,她作为首批BRT驾驶员,感到既荣幸又紧张。“BRT是自动挡操作,每到站台通过车门和站台感应再操作开启车门,也很智能化。”
如今,快捷、安全、舒适的BRT已成为市民出行首选。“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坐BRT也是一种享受。”市民陈烨说。
2015年,首府第一批新能源车正式上线运营。截至目前,首府已拥有630辆新能源公交车。
2017年1月1日,309公交线路开始更换新能源公交车,李新民说:“开新能源公交车弥补了我没有开上BRT的遗憾。”
“这家伙真不错,基本全是自动化操作。”李新民说,“明年8月我就退休了,希望能把方向盘安全地交到下一个接班人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