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民生之声,构建和谐社会。竭力打造新疆地区第一民生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新疆民生网
 首页 >>民生工程 >>哈丽且木的“朋友圈”
哈丽且木的“朋友圈”
作者:

新疆民生网(贾毅飞)哈丽且木·吾休尔,1971年出生,温巴什乡吉格代力克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用20多年的时光实践了爱的坚守,用爱心温暖了自己和身边的人。

自从1996年她和本村农民克然木·沙依木结婚,走进这个家庭以来,她就用自己柔弱的身体和母性的爱撑起了这个特殊的家庭,她的家庭多次被评为“文明家庭”,她自己也多次被评为“吉格代力克村好媳妇”,在当地的干部群众中有口皆碑。

哈丽且木婚后和丈夫育有3个儿女,一家人靠家里的十几亩土地和不多的牲畜维持生活,同为聋哑人的公公婆婆数十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由于两位老人还患有不同的残疾(公公还患有眼疾),平时不但沟通不便,很多时候生活都需要有人照顾。婚后的哈丽且木主动承担起了操持家务和照顾老人的重任,她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收入,对老人的照顾也是细致入微,从未因老人是聋哑残疾人而嫌弃他们。

下沉干部每次都喜欢来她的家,因为她的家中充满着农村质朴的气息和大家庭的温暖,每到吃饭时间更是别有一番“盛景”,初来乍到的下沉干部还以为来到了敬老院,因为每次吃饭的人都超过了两位数,期初还以为是家里的亲戚,后来才知道来吃饭的老人不但有哈丽且木的公婆亲戚,还有附近其他的聋哑老人。哈丽且木也给我们解释了其中的缘由,原来,由于聋哑老人和一般正常人交流有困难,他们就自己聚集在一起用手语交流聊天,打发闲暇的时光,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逐渐形成了村里聋哑和残障老人的“朋友圈”。这些老人有些有亲人照顾,有些独自生活,除了一起聊天晒太阳,大家还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集体去哈丽且木家“蹭饭”,于是就有了前文提到的吃饭“盛景”。几位老人平时穿的也不太好,哈丽且木经常为老人缝补衣服,去巴扎买衣服给老人们穿。发现老人生病了,她就带老人去村医务室去看病,询问病情,对于医生的问话,老人根本就听不见,老人的“土手语”医生更是一脸懵,于是哈丽且木还要经常充当聋哑老人和医务室、村干部、下沉干部的翻译。

哈丽且木经常笑着对下沉干部说:“这些老人都很可怜,有些生活都不太能自理,他们也都是我公公婆婆的朋友,来家里吃饭也就是锅里多加一瓢水。”话虽这样说,家里吃饭的人多,消耗就大,一袋25公斤的面粉不到两个星期就吃完了。有位叫阿里木·毛拉克的智障老人就住在附近独自生活,几乎每天都要来吃饭,拉条子一顿能吃三盘子,可能是老人的意识里有种朴素的报答信念,每次吃完饭,不管家里是否需要,他都要去家中的后院劈柴火、锯木头,劝也劝不住,就由他去了。后院的木头都被他劈成柴火了,甚至有次把家里的羊圈的围栏都劈了柴火,一时成了村里的笑谈。

下沉干部了解到了哈丽且木的善举,就经常给她家带来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把家中和同事家中的旧衣物都拿到哈丽且木家,送给村里的聋哑老人,同时也经常宣传和号召村民向哈丽且木学习,共同学习她自带社会正能量,无私奉献的爱心精神。

(供稿:阿克苏地区畜牧技术推广中心驻拜城县温巴什乡吉格代力克村“访惠聚”工作队


  • 上一篇:合则俱荣 分则俱损
  • 下一篇:民族团结一家亲,志愿服务聚人心
  •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法律援助 - 联系我们 - 信息举报 - 全站搜索
    Copyright (C) 2014-2015 www.xjm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疆文子文化网络工作室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国家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14002711-1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5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