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陈先玲)2017年11月14日,我发了一则微信:“小马,我要和你结‘亲戚’!”“惠姐,咱俩本来就是亲戚啊!”几乎是秒回,她还配了一个热烈的拥抱图。是的,我们的确是“亲戚”。可是,当她发来身份信息时,我才知道她叫马小艳,她也才知道我叫惠晓梅,在市委党校工作。
结缘
事情还要从4年前说起。当时,父母决定要装修东彩小区的经适房,正好得知楼下住着的外来务工人员是粉刷工。理所当然地,就把活交给他来干。交谈中,我得知他是回族,来自伊犁。问及家人,他说媳妇在老家带半岁多的孩子,他在这里打零工贴补家用。他称我惠姐,我喊他小马。
2016年3月的一天,我去母亲家时碰见小马的媳妇。见她怀里抱着几个月大的小女孩,身后跟着一个3岁多模样的小男孩。寒暄中我顺口问“儿子怎么没去幼儿园啊?”,没想到她愁眉不展:“哎!去年就给社区登记过,可是后来我回伊犁生老二,9月份开学再回来就已经没有名额了。”再一问,马浩然居然都3岁9个月了。“那怎么能行呢?孩子必须上幼儿园学东西,你带着老二也没精力管啊!”当时,我就急了。
经过一周多的努力,在朋友的鼎力帮助下,马浩然被跳动的豆子幼儿园接收,还享受到同等的全疆免费入托惠民政策。这件事,增进了我们两家的感情。小马媳妇远远地见我就喊“惠姐”,马浩然见到我的儿子睿睿也是开心地跟前跟后。
在交往中,我知道了小马媳妇也姓马,回族。站过柜台、当过服务员,孩子出生后,只能在家带孩子了,全家只能靠老公打工维持,日子过得辛苦。知道这些情况后,我时不时挑一些儿子穿小的衣服、鞋子,再买些本子、绘画书一包一包送过去,一来二去,我们彼此间就再熟悉不过了。
2017年,我搬到父母家住。我和小马家成了真正的亲戚,楼上楼下、串门唠嗑,你来我往开始更加频繁。
结亲
结亲后,我们的走动就更加频繁。我由于工作的原因有一段时间非常忙,经常是连接送儿子的时间都没有,马小艳看到此情况,主动对我说:“惠姐,看你们这一天忙的,以后中午到我们家吃饭,我给你们做拌面,睿睿放学我来接。”不难想象,她把1岁的小妞放在学步车里,在厨房忙活时边做饭边哄娃。 一见到我们进门她总是说“不用、不用(帮忙),马上就好了”“你们先吃,要上班呢。我再拉!”“菜有辣的,不辣的,给睿睿做的不辣的……”我们吃着饭,她抱着娃喂奶。吃完饭,碗也不让洗,催着我们赶紧上楼休息。
下午还没下班,信息就来了。“惠姐,睿睿在我家写作业呢,你安心工作!”下班回去接孩子,她总是留我吃晚饭“还做啥啊?就在我家吃,中午的剩饭别嫌弃啊!”每当我感动地说谢时,小马就会说“谢撒?咱们是亲戚啊!”
是的,我们是亲戚,是亲亲的亲戚,相亲相爱、互帮互助。
2018年6月,马小艳带女儿回伊犁探望父母。边打工边接送儿子的小马显然忙不过来,尤其到了双休日就无法出工。得知这一情况,出差回来的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马浩然接回家里,从幼儿园回来就和儿子在一起学习、玩耍,周末一同去少年宫。
6月11日,我带马浩然参加学校组织的“我和亲戚游油城”活动。在一天的活动中,看着浩然兴奋的样子,对一切都表现出好奇的眼神,而在游戏环节却胆怯的躲在我身后时,我心里酸酸的,我对他说:“以后,阿姨要多带你和哥哥出来玩!”
无间
我们是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娱乐是理所当然的事。元宵节我们两家一起包汤圆,古尔邦节一起在家吃火锅。我们一起过中秋、元旦,共度传统佳节、共同为孩子们庆生。我们互相切磋厨艺。她教我做薄皮包子,我教她烙蔬菜饼子。她说“惠姐,没想到,你上班的人还蒸馍馍?”我们让孩子们报一个兴趣班,这样我可以一趟接送。我说:“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你看马浩然多聪明、懂事!”
我们在感冒时一起去汗蒸、在心烦时一起窃窃私语,我们都会说“别想那么多,日子会越来越好。”我们越来越亲密无间,心里都会记挂着对方。我买一个南瓜切她一半,她蒸一笼包子端来一盘;外出旅行我会给孩子带礼物,伊犁回来她会给我们带特产;我们甚至看到促销商品、实惠果蔬都会给对方带一份回来……
现在的我们,着忙时,挖一瓢面、拿一截姜、掰几瓣蒜、要俩鸡蛋都是常事;赶饭点到谁家,添双筷子,有啥吃啥;买小的衣服,能穿就拿去,谁也不跟谁客气。现在的孩子们,更是粘糊地楼上楼下串。睿睿喜欢给弟弟、妹妹当“老大”,讲讲故事,秀秀手工、弹弹电子琴,他很享受被“佩服”的感觉。马浩然也很喜欢跟着哥哥,一起看动画片,一起做陶泥;还喜欢跟着哥哥排练、演戏,满屋子地疯玩,很喜欢被“护着”的感觉。他们俩,恨不得天天在一起。1岁多的小妞也不甘心自己被落下,动不动就爬上楼咿咿呀呀地找来啦……
我们是亲戚,亲密无间的一家人。
(供稿:克拉玛依市委党校驻昆仑路街道南林社区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