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叶城讯(通讯员 徐金娟)漫步在 “昆仑第一城”,一片片核桃林镶嵌在田野上,蜿蜒的乡村水泥路通达千家万户,错落有致的安居富民房展露朝气,沃野华容、庭院多彩、牛羊成群,热水器、液晶电视、电冰箱、小汽车早已走进寻常农民家,随处可见村美民富的幸福新家园。
近年来,叶城县靠前服务,为民妙笔绘农村、绘未来,以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为核心,调优种植业、提质林果业、升级畜牧业、强化农田水利、建设美丽新村、整治农村环境、合力扶贫攻坚,农牧民人均收入持续增收,各项惠民政策落地深根、深入民心,掀开了农民群众美好生产生活的新篇章,大家谈着生活、说着幸福、话着和谐。
建设美丽乡村有力度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走进叶城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自然的风土人情、纯朴的乡风民俗,让人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村一品一景,美而不同,道路洁净宽敞,庭院干净整洁,蔬果园郁郁葱葱,如同一幅画卷恬静喜人,沁人心脾,美不胜收。
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安居乐业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目标,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按照“以线创点,以线扩面”的创建思路,构建县统筹、乡负责、村为主、户落实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将上级补助、农民自筹、对口帮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棚圈改造、农村环境整治、扶贫、民宗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相互捆绑,有效极具各方力量,集中使用各类资金,形成强大合力,让“美丽乡村”提档升级。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县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对主要道路进行绿化和美化,在村庄内空闲地建立农民文化广场和文化墙,持续整治村庄环境,做好河道沟塘疏浚整治,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同时,结合村镇规划成果,各乡镇在条件成熟的村庄实行安居富民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农户庭院改造整村推进,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止2016年,累计完成安居富民工程整村推进47个,完成安居房建设55200套、建成安居房总面积约441.65万㎡,22.08万农村人口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为20326户贫困户解决了住房问题;铺设自来水主管道921千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105盏、维修太阳能路灯1070盏、新架设供电线路25千米;新建农民健身文化广场22座、新建人行道及绿化带17683米,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垃圾池804座、配套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备389套,山区乡新建水厂14座、光伏电站40座;累计推动265个村连片综合改造农户庭院78822户,硬化农户庭院76.7万㎡、硬化入户道路75.96万㎡。
数字的背后,是叶城县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决心。昔日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路难走、房难住的艰苦岁月已成为老故事,一切的“答案”都写在群众的笑脸上,群众们幸福地在茶余饭后叙说着我们是文明幸福自豪叶城人的点点滴滴。
落实惠民政策有温度
党的惠民政策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叶城县55万各族儿女。从贫有所扶、到劳有所得,从病有所医、到老有所养,从学有所教、到居有所安,从远及近、由表及里。在“民生账单”上,都是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政策,字里行间饱含着政府对群众细节的关切、人文的关怀。
“可以说,党的光辉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各个阶段,刚出生的孩子起名时就有补贴;所有的孩子从四岁就可以享受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都可以接受15年免费教育,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还可以上内初班、内高班,家庭困难的孩子上学有助学金,上大学的孩子还可以享受‘红棉爱心’助学金等,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没有理由教不好孩子。”夏合甫中学教师阿布都拜力力·斯合说道。
巴仁乡巴什巴仁村党支部书记阿不力米提·萨依木自豪地说:“过去,村民住的多数是土房子,不抗震,遇到地震总是提心吊胆,村级道路大多是土路、石子路,一出门满脸满身都是土。通过整错扶持,村里5公里公路变为柏油路,319户农民住进了安居富民房,农民开始在房前屋后种菜、种树,院子里也新建了棚圈养羊、养牛,日子真是一年一个样儿,两年一迈步。”
4月17日,叶城县在洛克乡江格勒吐格曼村、依提木孔乡色也克村、江格勒斯乡喀夏恰喀村村委会三个示范点举行惠农补贴资金发放仪式,标志着全县各类惠农补贴项目资金现金发放工作陆续展开。为了让农民群众了解党的惠民政策,以及各项惠民补贴资金发放情况,按照升国旗、政策宣讲和惠农补贴发放“三结合”的模式,公开透明,规范各类补贴发放工作,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让各族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关爱。仅全面启动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后的第一次惠农补贴发放日,就发放资金13854372.94元,涉及24个乡镇(场区)259个村(社区)7386户14439人,再一次向农民群众传递出了令人温暖的力量。
促进增收致富有广度
增收致富连着民心,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提高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近年来,叶城县紧紧围绕“十三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按照“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总要求,倒排工期、压实责任、强力推进。通过发展生产和转移就业脱贫一批,立足山区乡镇(场)生态环境实际承载能力,尽快规划畜牧产业区,确保山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出家门进厂门;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完善莫莫克村移民搬迁点的基本农田、水利、道路、住房、电力、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通过教育扶持脱贫一批,坚持“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为贫困村、贫困户的每一个孩子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平台;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利用上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让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边员、护林员、护路员;通过社会保障对丧失劳动力、无法通过产业和就业实现脱贫的政策兜底一批,2016年共完成8个乡镇39个贫困村8075户26899人实现脱贫。
该县还充分发挥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和民族特色产业就业孵化中心作用,积极协调引导贫困户在已落户的149家企业就业基础上,通过各类招商会、洽谈会,全力引进一批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并把产业延伸到乡村,开设“卫星工厂”和面向千家万户的“家庭工厂”,让成千上万的劳动力不再依附土地。同时,在畜牧产业园区规划山区乡镇畜牧产业区,使山区牧民在畜牧产业示范园区就业;以313个村级“十小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万名青年创业”行动,引导更多的青年和妇女就近就地就业、自主创业。截止今年4月,全县已有2776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有效激发了贫困户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佰西热克乡亚博依村村民开代斯·艾力说:“我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村委会门口开了一家30平方米的小卖部,靠着自己的双手劳动,一年来仅是小卖部的纯收入就达到1.5万元,还有种植畜牧的收入,我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为了帮助我们就业,党和政府也是想尽了办法,我们待业年轻人可以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劳动技能培训,不出家门就可以学到农业实用技术、电焊、汽修等技术;村里还开办了‘农牧民夜校’有专人教我们法律、国语、政策知识。这次又给我们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国企就业的机会,感谢政府,是他们让叶城大地涌起了自力更生、勇于致富的浪潮,让我们这些待业青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柯克亚乡欧吞苏村赴国企就业人员热依玛·吐鲁甫感慨道。
如今,第一批富余劳动力转移国有企业100名来自柯克亚乡、宗朗乡、棋盘乡、乌夏巴什镇、铁提乡等人员已启程赴库尔勒市中泰化工集团就业,相信将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政府的服务保障下,从土地中走出来,从狭小的生活圈子里走出来,感受现代化生活,融入现代文明,拓宽眼界,改善家庭生活,用双手迎接新的世界和曙光。
叶城县巴仁乡青年自主创业
叶城县举行第一批富余劳动力转移国有企业就业欢送仪式
叶城县萨依巴格乡巴什代尔(21)村技能培训现场 村民情绪高涨
叶城县铁提乡阿亚格托普贝格(3)村
上一篇:巴州统计局与结亲户共同栽下56棵“亲情树”
下一篇:民族团结一家亲,志愿服务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