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网讯 (通讯员 富生忠)呼图壁县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要求,依托区位优势,创新“战法”攻坚扶贫,争当精准扶贫的排头兵。
树立脱贫之“志”。乡镇党委、工作组、村“两委”先从开展思想大讨论、上党课、到临近乡镇、县市考察学习等方面入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彻底摆脱贫穷意识和思路贫困。住村工作组、村“两委”通过农民夜校、道德讲堂等载体,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摒弃“穷自在”、“等、靠、要”思想,坚定志气,树立摘掉穷帽、甩脱贫穷的决心,寻找脱贫新路,找准致富路子。各级党员干部采取入户走访、集中座谈、宣传版面、微信群等形式,为贫困户“讲经说法”,做好致富带头的传播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摆脱贫困。
下达必胜之“令”。坚持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周调度、月督查、季考核、年总结”机制,呼图壁县委制定下发《呼图壁县领导干部“一对一”精准扶贫活动工作方案》,一户一个以上帮扶措施。全县901户2666名农村贫困人口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结成了“亲戚”,县领导帮扶40户,“访惠聚”工作组各帮扶2户,村“两委”干部各帮扶2户,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帮1户带1户,点对点为贫困群众服务,坚持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乡镇对脱贫攻坚实行“一把手”负责机制,推行“双第一书记”责任制,乡镇领导、工作组组长担任村第一书记,扑在一线落实脱贫责任,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找准致富之“道”。呼图壁全县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思路,坚持“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和扶贫对象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原则,重点做好贫困村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整治“六到农家”工程。根据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户信息,县、镇、村建立健全了“扶贫开发+农村低保+结对救助”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组织的作用,鼓励支持他们通过基地建设和扩大种养体系等方式优先吸纳贫困户参与。目前全县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带动农户570户,其中贫困户273户。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模式,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发展设施大棚、经济林果、畜禽养殖等高效规模农业项目,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目前重点扶持发展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等高效农业项目27个,带动1680户农户致富。
设置返贫之“卡”。针对贫困群众致富技能缺乏的问题,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脱贫,注重农民专业技术培训,邀请专家专题开展培训,做到富“口袋”更要先富“脑袋”。带动致富能手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授种养技术、务工技能等知识,让贫困户在致富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多给予他们思想上、经验上、技术上的指导。在抓好群众增收的同时,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电子商务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村一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现代农业、现代购物与销售的巨大潜力,建立现代农村流通体系,使“土产品流出去、洋产品引进来”,提升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各项措施的实施既为脱贫攻坚打下基础,又为群众返贫设置“关卡”。
(供稿:呼图壁县访惠聚活动宣传信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