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首席记者 曹华)今年七月起,国家将每年投入1200万元,连续三年对喀什地区叶城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开展地质灾害系统调查。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新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研讨会上获悉,相关部门将通过成灾模式研究、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实时监控,提高对当地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防范能力。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副主任殷跃平介绍,叶城县、塔县地处地震带,在多雨后容易形成灾害链的致灾模式。为期三年的调查工作将动用卫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收集基础数据,对新的成灾模式进行研究,还将对聚居30人以上的村镇、5800多处安居富民点开展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实时监测,对社区、村镇居民进行减灾防灾培训。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研讨会上表示,以往新疆地质灾害多发生在伊犁河谷,干旱的南疆地区较少发生,而新疆叶城‘7·6’泥石流就是较为罕见的灾害链致灾模式,应引起高度重视。从新疆地广人稀的实际情况看,以流域为单位和以人员密集区为主要目标的调查可能更有实际意义,更具针对性,更容易发现那些防范难度极大的远程、高速滑坡和泥石流隐患。
据了解,新疆气候和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面积达105,99万平方公里,占新疆国土面积的63.7%,是全国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省区之一。近年来,受频发地震和暴雨洪涝灾害等影响,新疆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今年7月6日,新疆叶城县柯克亚乡6村突降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引发滑坡及溃决型泥石流灾害,造成造成35人死亡,43间屋屋倒塌,多处桥梁受损,道路、电力、通讯设施完全被毁,全村不得不整体搬迁。
目前,我区已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体系,中央、自治区财政投入资金4.54亿元,完成了新疆地质灾害应急平台(一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等建设,并完成了108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专项勘查、48处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