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首席记者 曹华)近日,乌鲁木齐市最著名的标志——红山虎头蜂将开展地质灾害前期勘察设计引起首府市民关注,原来在我们身边,一段山坡或是山体,都可能隐藏着地质灾害隐患。
7月27日,记者从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获悉,目前乌鲁木齐市正在开展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专项巡查建档工作,全面掌握隐患点的情况,做好预防和治理。
据介绍,根据2014年完成的《乌鲁木齐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3—2020年)统计,乌鲁木齐市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共计265处,其中特大型1处、大型13处、中型39处、小型212处,主要分布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四个灾种。
26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数量最多的是乌鲁木齐县,达110处,其次分别为米东区66处、水磨沟区41处、达坂城区22处、沙依巴克区15处、,高新区(新市区)8处以及天山区3处。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已发生地质灾害69起,其中滑坡8起、崩塌6起、泥石流29起、地面塌陷26起,已造成74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92.11万元。
通过对地质灾害成因调查发现,乌鲁木齐市一多半的地质灾害隐患形成都和人的活动有关。比如对乌鲁木齐影响最大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点总计有110处,总面积704.30平方千米,都是由于煤炭开采造成的塌陷,主要分布在米东区芦草沟—铁厂沟—魏家泉、水磨沟区六道湾至八道湾、硫磺沟煤矿-西山一带,此外,乌鲁木齐县、达坂城区等山区煤矿也都有分布。
在去年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在对天山区的啤酒厂家属院崩塌隐患点、燕尔窝路沿线崩塌和滑坡隐患点,沙依巴克区的宝山路沿线崩塌隐患点,水磨沟区的六道湾-八道湾片区地面塌陷隐患点等进行巡查发现,近90%的隐患点属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工开挖山体坡脚形成了新的地质灾害隐患,而此类隐患由于位于人口密集区域,威胁人群较多,危害较严重。
“自然形成的山坡、山体一般都有很长时间,形成了稳定的状态,而近年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人为开挖山体,或者在山坡边新建楼盘比较多,不仅造成山体稳定被破坏,还因为人靠近山体,形成了安全隐患。”乌鲁木齐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人为因素是地质灾害隐患形成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地质灾害治理采取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而乌鲁木齐市由于很多地质灾害点形成时间长,已经找不到责任主体,因此全面开展治理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而从全国范围看,地质灾害也是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办法逐步推进。
“7月上旬,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针对全市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专项巡查建档工作,委托专业地质灾害调查治理机构,全面掌握全市具有较大危害、影响人数较多的重点灾害隐患点,为开展预防和治理提供依据。”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此次对地质灾害点开展专项巡查建档是首次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不仅提高对了专业性,还将丰富和完善全市已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档案资料,该工作预计年底前完成,其余大部分的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建档,将由各区县国土资源部门参照此次巡查建档独立开展。
市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市民不要靠近
对于普通市民,如何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记者了解到,目前乌鲁木齐市已经初步建立起地质灾害防治组织体系和群测群防体系,相关部门每年都会在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宣传工作,如果你家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或者经常路过,有必要了解和掌握预防常识。
首先,居民必须主动刚接触和了解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情况,了解自己工作生活和周边路过区域,有哪些地质灾害,如何应急避险,遇到突发情况时,如何采取防护。其次,尽量避免接近比较陡峭的山坡,特别是竖立了地质灾害警示标志的地段。工作、居住在山坡附近的市民应密切留意隐患点的情况和气象预警信息,遇到灾害前兆特征的,应立即疏散,暂时避免在工作、居住场所内逗留。对于必须要路过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也要尽量做到快速通过,不要长时间逗留。
乌鲁木齐主城区有这些隐患点
记者了解到,由于乌鲁木齐市区由于有许多山体,因此市民需要了解哪些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如水磨沟水塔山东坡不稳定斜坡、蜘蛛山红庙子危石崩塌、宝山路雅玛里克山半山湾畔别墅南侧斜坡、红庙子街办平顶山东侧斜坡、鲤鱼山公园东坡、红山公园虎头峰、天山区的啤酒厂家属院崩塌隐患点、燕尔窝路沿线崩塌和滑坡隐患点,宝山路沿线崩塌隐患点,六道湾-八道湾片区地面塌陷隐患点、米东区的玉希布早村滑坡隐患点、大草滩村砂场崩塌隐患点等。